下载PDF文件 下载PDF文件

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没嫌弃你“太吵”“太闹”,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你是否只顾着自己说,而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试着做一个安静的人,可以有效地改善你的人际关系,让你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人着想。你的家人不会在脑袋里再想着“让你闭嘴”。选择能让你安静下来的环境,并慢慢地将安静内化为自己的特质。

部分 1
部分 1 的 3:

安静的举止

下载PDF文件
  1. 一般安静的人不会冲动行事,他们会从多个角度考虑后,再开始行动。他们习惯考虑得很周全,并想好之后的步骤细节,才开始着手干。 [1] 因此,在你行动之前,先仔细想想行为的后果。
    • 安静的人通常不那么关心周围的事物。假如窗外很吵,别人都去一看究竟了,他们会先想看不看对他们是否重要,如果重要他们才会凑上前。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跟其他人那样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2. 安静的人通常不像聒噪的人或激进的人那样给人距离感,他们通常比较温和坦诚,面部表情也比较有亲和力。正因如此,一般都认为安静的人比聒噪的人更好相处,比激进的人那就好相处得多了。
    • 给人以容易靠近的感觉,你需要抬起头,环顾四周。坐姿自然放松,仿佛周围没有人一样。关心周围发生的一切,那是你平时忙于闲聊时所忽略的风景。
  3. 安静的人能产生一种气场,让身边的人也能安静下来,并深入地思考。为什么你就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别人都兴奋无比的时候,你可以帮他们沉静下来。而正因为你说话少,一开口就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 安静的力量能让你在员工中产生威信,进而更有效地领导员工。如果你平时都保持冷静,在关键时刻又能发表独到的见解,人们就愿意臣服于你。
  4. 安静的人通常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聒噪的人有时会给人脾气差,以自我为中心,且令人厌烦的感觉。慢慢将自己改变成一个安静的人,或许人们会开始欣赏你。
    • 有时候不要将话说满,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保持安静的姿态,但在关键时刻讲重点,会让你的话更重听,也更能引起他人的注意。
    • 因为你变得安静了,你就可以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这也会让你看起来更有责任心。如果你曾是一个聒噪的人,从现在开始安静的生活习惯吧。
  5. 三思而后行的人往往说出来的话更加理智,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看起来也更有能力。在必要的时候,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不要仅是为了打破沉寂而说些无关紧要的话。
    • 话语越少,眼神的交流就显得越发重要。如果你不与别人进行眼神的交流,你会给他人留下不自信、内向、没有安全感的印象。你不说话但如果能很好地进行眼神交流,你就是一个有深入思考、有想法的人。
  6. 6
    用面部表情表达想法。 如果你感觉非说不可了,你可以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先来表达想法。转一下眼珠子,或冲自己微微一笑,虽然没有清楚地说明你的真实想法,但却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你有没发现有朋友会用面部表情说话?有点意思吧,他们通常看起来很幽默。从他们身上学一招,用面部表情代替你的语言。
    • 当然,使用面部表情的时候也要注意场合,不要惹怒了别人。你翻一个白眼,在敏感的朋友看来是你不关心,不用心。因此,使用合适的面部表情很重要。
  7. 7
    了解自己,控制自己。 如果你是那种聒噪的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跟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想想你平时会怎么做、怎么说。然后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行为,朝着反方向做。你是不是想针对土豆泥发表一长篇大论呢?忍住,不要说。
    • 当然,安静的习惯养成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坚持,并等待慢慢的变化。偶尔克制自己的外向特质,想滔滔不绝的时候抑制自己的情绪。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自然变得不那么聒噪了。
    广告
部分 2
部分 2 的 3:

谈话时控制自己的话语量

下载PDF文件
  1. 1
    有观点时再发表。 安静的人开始时仿佛隐没在背景环境中,不易被人察觉其重要性,但一到关键时刻便会令人刮目相看。当他人都在闲扯时,安静的人会一语道破重点,令他人肃然起敬。因此,开口前你要先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重要。
    • 谈话开始后,你要先告诫自己让三个人(或更多人)讲完你再开始讲。这样会让你有时间筛选出重要的内容。 [2]
  2. 将话题的中心聚焦在他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即使你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也要让别人把话说完。跟对方交流前,先了解对方是怎样的人,然后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他所说的话。了解了对方的特点之后,你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口了。
    • 让对方主导谈话,可以让你集中精力仔细地听。你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并考虑如何将谈话继续。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在对方身上学到很多闪光点。
    • 但刚认识一位新朋友时,不要一味保持沉默。不然,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友好,或很奇怪,进而不跟你接触。跟新朋友交流时,你应该仔细地听,并适当地提问。
  3. 听听他们语言背后的意思,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方实际上的感觉如何?他们会作何反应?这次你观察到了什么新信息?
    • 爱说话的人也可以很好地观察别人,只要你愿意减少自己的说话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倾听和观察别人身上。你可以反思一下,自从学着变得安静之后,你是否观察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以往聒噪的你所没有注意到的呢?
  4. 你打断别人讲话,会显得你不够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先听他们讲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否讲完了,你可以这样问:“对不起。我现在说会打搅你吗?会的话,请您继续。”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尊重他们。
    • 你可以想想整个对话过程,你说了多久,而别人又说了多久。如果你只占用了一点点时间,而且言之有物,那么请继续。如果双方都保持沉默,谈话是没有意思的。但如果你已经滔滔不绝了好久,不妨让对方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只要确保双方都能被尊重地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5. 通常人们喜欢谈论自己,如果你愿意倾听,那么他们就愿意讲下去。但安静并不意味着沉默,你可以精简自己的语言,询问有趣的问题,并做出深入的评价。因此,不要一言不发,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出合适的问题上。`
    • 比如,你的朋友刚去跳了伞。你听闻这个消息,可以评价说“哇,那太棒了!你觉得怎么样?这是你第一次去跳伞吗?”而不是说“我也去跳过伞,太好玩啦!”如果他们真的很想跟你聊下去,他们会接下去问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6. 降低音量,只要对方能听得到就可以了。在社交时,安静的人通常表现得更加温和。很少会有东西让他们发怒,你可以从他们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感知内心的变化,但他们不会大呼小叫。
    • 但是,音量低也不是让你低得让人听不见。那样也是很令人讨厌的。对方听不见你的讲话,很容易发火。因此,要控制你的音量在适当的分贝,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
  7. 不要认为对方所站的立场不同,跟你的观点不同,那就是错的、可笑的、不怀好意的。先想想为何对方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想法从何而来。试着全方位地了解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问题。这样会激发你的兴趣,从而问出更多有趣的问题,并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挖掘你们之间的谈话。
    • 安静的人并不一定就更加善解人意。只是他们更善于倾听,更善于让别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有利于他们理解他人。因此,当听到对方跟你持相反观点时,不要怒气冲冲地急于反驳,默默地倾听,然后再拿出自己的论据。
    • 但不要因为害怕对方生气,而保持沉默。这样会让你显得很懦弱。争辩过程中,清楚并沉稳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要一味提高音量。因为音量高不能证明你就是有理的。
    广告
部分 3
部分 3 的 3:

安静的生活方式

下载PDF文件
  1. 冥想不仅可以让你的思维更清晰,还能起到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 [3] 每天只要花10~15分钟时间冥想,就可以保持接下去24小时的清醒头脑。
    •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冥想,可以用其它活动取代,如在喜欢的公园里散步,坐在椅子上阅读,又或者写写日记等等。任何可以让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活动都行。
  2. 一旦你学会了一个人独自安静地从事一件事物,在人多的时候你就更容易保持这种习惯。你一定也会慢慢地喜欢上这项爱好,如针织、书法等不需要言语的活动。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也是一项安静的活动。
    • 如果你在业余生活中从事的都是一些安静的活动,那么在人多的场合,你也不会突然变得聒噪起来。也就是说,安静的业余生活,是给你的社交生活做铺垫。设想你一整天都在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晚上去参加派对的时候,你很可能还沉浸在书上的故事情节里,自然就闹腾不起来了。
  3. 作家Susan Cain曾说过“安静是创新的催化剂”。 [4] 与自己独处,让你有更多的时间读懂自己的思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由的思想驰骋。独处会让你有很多收获。
    • 独处的时候,你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写日记、遛狗、购物等。不管做什么,只要是一个人做的就可以,你会发现独处的时光很美好。
  4.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总是跟聒噪的人相处,你难免会变得更加聒噪。让自己慢慢开始欣赏低调安静的人,多与内向的人相处,你会发现安静其实也会带来不同的幸福感。
    • 安静的人通常喜欢与安静的人交往,但也有例外。如果你的朋友圈中没有很多安静的朋友,不妨挑选最安静的那位,让他/她给你介绍自己的朋友认识。此外,你还可以加入一些安静的俱乐部或社团,如读书社或烹饪班,这样可以帮助你结识更多安静的朋友。
  5. 在咨询心理医生的过程中,你可以尽情地袒露心声,你也可以向其说明为何你觉得自己需要变得安静。心理咨询师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还可以让来访者更了解自己,进而让自己变得更好。
    • 你还可以跟咨询师聊聊,有人指出你太吵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需要改正。当然,只要你自己不觉得这是个困扰自己的问题,你可以不用改变,做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6. 6
    做真实的自己。 有些人生来就是大嗓门,你无需刻意改变,这就是最真实的你。但是,如果你打从心底想改变,那就随着自己的心意改变吧。想说的时候还是得说,想在餐厅跳舞的时候还是可以跳。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或许我们只是安静的那一面比较少而已。让自己活得自由、舒服,才最重要。
    • 如果你真想变得安静起来,挑选最适合的场合开始改变。在跟家人聚餐的时候?在课堂上?不要将目标定为变成一个安静的人,而是循序渐进地先做到比之前安静些,举止得体些。因为,在有些场合就是需要激情和吵闹。
    广告

小提示

  • 悄悄地将别人的注意力从你身上移开。
  • 如果周围有朋友,尤其是这些朋友也是安静的类型,或努力想成为这种类型的时候,愿意支持帮助你达成目标,那就更好了。
  • 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不要说很多废话。情绪激动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停顿,尽量不打断其它人的话语。
  • 不要用不礼貌的语气敷衍了事,一定要对对方有礼貌。被问到时才开口说话,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也不要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安静的人,而不是没礼貌粗鲁的人。此外,我们的话语需要精炼,而不是过于简单或粗鲁的。
  • 让自己为“保持安静立个誓约”。你可以对自己发誓保持安静一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如果你一整天都能保持安静,那么相信你肯定会注意到更多平时因忙于说话而没有注意到的美丽风景。
    • 开始“为安静立誓”的最佳时机是嘴巴或头不能像往常一样运动的那么频繁的时候。例如,开始矫正牙齿之后,牙齿进行根管治疗的时候,或者头上被撞起了个包。这时,你可能不方便说话,就顺势给自己培养安静的习惯吧。


广告

警告

  • 如果你从一个吵闹的人突然变成了安静的人,周围的人可能会担心你是否生病了。你可以提前告诉他们,你正在努力变得安静一些,让他们监督你,并等待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广告

关于本wikiHow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15,947次。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