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PDF文件 下载PDF文件

人体内的各器官都被固定在中空的腔室中,这些腔室被称为“腔”。当器官从自己的腔内伸出,就会让人患上疝气。这种疾病通常没有生命危险,有时可以自愈。疝气多发于腹部,即胸部和臀部之间的某个区域,其中75%-80%发生在腹股沟。 [1] 患疝气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手术治疗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2] 疝气可分为好几种,而每种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了解它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部分 1
部分 1 的 4:

识别症状

下载PDF文件
  1. 尽管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疝气,但某些因素会增加你的患病风险,比如慢性疾病,或严重咳嗽等长期症状。疝气的危险因素有: [3] [4]
    • 腹内压升高
    • 咳嗽
    • 提举重物
    • 便秘
    • 怀孕
    • 肥胖
    • 年龄增长
    • 吸烟
    • 服用类固醇
  2. 疝气是器官周围肌肉出现的一种缺陷。由于这种缺陷,器官会从孔隙伸出,引起疝气。此外,器官穿过孔隙还会导致皮肤局部肿胀或凸起。疝气通常会在患者站立或用力时变大。肿胀出现的位置则取决于疝气的类型。各种类型疝气的专业名称要么指出了疝气发生的部位,要么暗示了它的病因。
    • 腹股沟疝 - 这类疝气发生在髋骨和胯部之间的腹股沟区或大腿根部
    • 脐疝 - 发生在肚脐附近
    • 股疝 - 发生在大腿内侧
    • 腹壁切口疝 - 当器官周围的肌肉因为之前的手术切口而形成薄弱点时发生
    • 横膈膜疝或食管裂孔疝 - 横膈膜有先天性缺陷时发生
  3. 如果疝气影响到肠道,它会改变甚至阻塞通过消化系统的食物流动。这会导致肠胃倒流,从而引起恶心、呕吐。 [5] 如果肠道并未完全堵塞,症状可能会较为轻微,比如感到恶心但不至呕吐,或者食欲不振。
  4. 腹股沟疝或股疝位于身体较下位置时,患者可能会有便秘症状。便秘本质上与呕吐正好相反。当排便受阻时,人就会便秘,粪便不会全部排泄出来,而是留在体内。显然,这种症状需要接受手术干预。
    • 影响到人体生存所需的功能时,疝气就属于非常严重的了。如果你出现便秘症状,要立即就医。
  5. 很多疝气患者不会感到疼痛,身上也不会出现任何严重或明显的症状。但是,他们在患处,特别是腹部患处会有一种沉重感或饱腹感。你也许会把它当成腹胀。无论是否有其他症状,至少你的腹部会有非常清晰的异样感。这种感觉有时是饱腹感,有时是虚弱感,有时只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压力。仰卧位可以缓解疝气引起的“腹胀”。 [6]
  6. 尽管不会一直持续,但疼痛也是疝气症状的一种,尤其是在有并发症时。炎症会引起灼痛感或剧烈疼痛。压力增大会引起撕裂痛,这表明疝气已直接接触到肌壁。以下是疼痛在不同阶段对疝气的影响:
    • 难复性疝:疝气无法恢复正常状态,反而越长越大,你可能会偶尔感到疼痛。 [7]
    • 绞窄性疝:膨胀的器官正在失去血液供应,如不及时治疗,器官很快就会衰竭。这时你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烧、排便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治疗。
    • 食管裂孔疝:胃部膨胀,离开自己的腔体进入其他部位,引起胸部疼痛。它还会影响食物流动,引起胃酸倒流、难以吞咽。
    • 未经治疗的疝气:疝气通常无痛,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如果不进行治疗,它会引起疼痛和其他健康问题。
  7. 所有疝气都有可能变成危险的疾病。如果你怀疑自己患了疝气,应该尽快就医,接受诊断。医生可以确定你是否患病,并与你探讨疝气的严重程度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 确定 自己患有疝气的情况下,如果患处突然抽痛或疼痛,请立即到医院的急诊科就诊。疝气可发展成“较窄性疝”并阻断血液供应,非常危险。
    广告
部分 2
部分 2 的 4:

了解危险因素

下载PDF文件
  1. [8]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疝气。研究表明,即使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疝气,患儿也大部分都是男婴。对各年龄段的成人来说,也是如此。这种差异可以归结于疝气与隐睾症之间的联系。因为男性的睾丸在出生前不久会通过腹股沟管下移。男性的腹股沟管容纳连接睾丸的精索,通常在出生后闭合。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不能正常闭合,导致疝气的发病率升高。
  2. [9] 亲人中有人得过疝气,说明你的患病风险较高。有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结缔组织和肌肉,使你更易患上疝气。记住,这种遗传可能性只适用于遗传缺陷。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已知的疝气遗传模式。
    • 如果有过疝气病史,那么你未来再次患上这种疾病的风险也会更高。
  3.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肺部疾病,它会使肺部充满粘稠的分泌物。当身体试图清除堵塞的粘液时,患者就会出现慢性咳嗽症状。而咳嗽引起的压力升高是疝气的危险因素之一。这种咳嗽会对肺部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和力量,导致肌壁受损。咳嗽时,病人会有疼痛和不适感。
    • 吸烟者也是慢性咳嗽的多发人群,他们更容易患上疝气。
  4. 便秘会迫使你在大便时收紧腹部肌肉。在腹部肌肉无力的情况下不断对它们施加压力,会增加你患上疝气的危险。
    • 肌肉无力由饮食不良、缺乏锻炼和衰老引起。
    • 排尿时用力有时也会让人患上疝气。 [10]
  5. 孩子在子宫内发育会增加腹部的压力。与此同时,腹部的重量也在增加,这是引起疝气的因素之一。 [11]
    • 早产儿也有得疝气的风险,因为他们的肌肉和组织尚未完全发育,还有待强化。 [12]
    • 婴儿的生殖器官缺陷会使最容易发生疝气的部位受到压力。这些缺陷包括尿道位置异常、睾丸积液、外生殖器性别不清等,其中,外生殖器性别不清指的是婴儿具有两种性别的生殖器特征。 [13]
  6. 肥胖或超重会增加患上疝气的风险。和怀孕一样,肚子变大会增加腹部的压力,影响无力的肌肉。 [14] 如果你的体重超标,最好立刻开始减肥。
    • 注意,速效节食带来的体重突然下降会削弱肌肉,也会引起疝气。 [15] 如果要减肥,请选择健康的方式,慢慢来。
  7. 需要长时间站立和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也会增加患上疝气的危险。建筑工人、销售、木匠等职业的从业人员更容易因为工作而患上疝气。如果你目前的工作正是其中一种,可以与雇主聊一聊。也许你可以换一个更为健康的工作环境。
    广告
部分 3
部分 3 的 4:

确定疝气的种类

下载PDF文件
  1. 接受疝气检查时,医生一定会让你站起来,一边小心地寻找肿胀部位,一边要你全力咳嗽、用力或做一个动作。医生会评估疑似疝气部位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16] 完成评估后,医生就能确定你是否患上疝气,以及患上的是哪类疝气。
  2. [17] 这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当结肠或膀胱将下腹壁推入腹股沟或腹股沟管时,就会出现这类疝气。男性的腹股沟管中装有连接睾丸的精索,疝气通常由腹股沟管薄弱引起。女性的腹股沟管中则装有固定子宫的韧带。腹股沟疝又分为两种——直疝和更为常见的斜疝。
    • 腹股沟直疝:将手指放到腹股沟管上,即沿着骨盆与腿相交处的折痕上。你会摸到一个向身体正面突出的凸起,咳嗽时它会变大。
    • 腹股沟斜疝:触摸腹股沟管时,你会摸到一个凸起,它始于外侧,朝向身体中心,即方向由外向内。该凸起也可能会下移至阴囊。
  3. 胃上部通过横膈膜的开口进入胸部,会引起食管裂孔疝。不过,这类疝气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儿童患上食管裂孔疝很可能是因为先天缺陷。 [18]
    • 横膈膜是辅助呼吸的薄膜状肌肉。这块肌肉还负责分隔腹腔和胸腔中的器官。
    • 食管裂孔疝会引起胃灼热、胸痛和吞咽困难。
  4. 尽管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会患上脐疝,但这种疾病多发于新生儿和6个月以下的婴儿。脐疝指的是肚脐附近的腹壁内结肠突出。儿童哭泣时,凸起会特别明显。
    • 患脐疝后,你可以在“肚脐”处看到凸起。
    • 脐疝一般可以自愈。但是,如果儿童长至5到6岁时,疝气仍未消失,反而变大或引发症状,则疝气需要手术治疗。 [19]
    • 注意疝气的大小。1.25厘米左右的小脐疝可以自行消失。大脐疝则需要开刀。 [20]
  5. 手术造成的切口需要时间来愈合和结疤。切口周围的肌肉也需要时间来恢复力量。腹壁切口疝指的是器官组织在切口疤痕愈合前从切口突出。它的患者以老年人和超重者居多。
    • 用手指在手术部位附近小心但用力地按压。你可以在该部位的某个地方摸到一个凸起。
  6. 尽管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患上股疝,但女性由于骨盆较宽,更易发病。骨盆中有一条将动脉、静脉和神经连接到大腿内侧上部的股环。这条股环平时相对紧凑,但通常会在女性怀孕或长胖时变大。 [21] 伸出后,股环会变弱,从而更容易发生疝气。 [22]
    广告
部分 4
部分 4 的 4:

治疗疝气

下载PDF文件
  1. [23] 如果突然出现疝气症状,医生首先会设法为你止痛。如果是嵌顿性疝,医生可能会先尝试将疝气推回到原来位置。这样做可以减轻急性炎症和肿胀,并为选择性手术修复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绞窄性疝需要立即手术治疗,以避免组织细胞死亡和器官组织穿孔。
  2. 即使疝气不是特别危险,医生可能仍然会建议在它发展到更加危险的状态之前,做选择性手术来进行修复。研究表明,尽早做选择性手术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4]
  3. 疝气的复发可能性取决于它的类型和患者的个人情况,分部范围很广。 [25]
    • 腹股沟疝(儿童):这种疝气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很低,不到3%。婴幼儿有时可以自愈。
    • 腹股沟疝(成人):术后复发率取决于外科医生对疝气手术的经验水平,在0-10%之间。
    • 腹壁切口疝:大约3%到5%的患者在首次手术后会复发疝气。如果腹壁切口疝较大,则复发率可高达20%-60%。
    • 脐疝(儿童):这类疝气通常可以自行痊愈。
    • 脐疝(成人):成人的脐疝复发率更高。术后复发率通常可达11%。
    广告

小提示

  • 如果你认为自己患有疝气,不要提举重物、剧烈咳嗽或弯腰。 [26]
广告

警告

  • 如果你认为自己患上了疝气,请立即就医。疝气可能会快速发展,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绞窄性疝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或两者兼而有之、发烧、心率加快、迅速加剧的突然疼痛,或疝气凸起发红、发紫或变暗。
  • 与选择性疝气修补术相比,急性疝气修补术的存活率通常较低,而发病率却较高。 [27]
广告

参考

  1. http://www.healthline.com/health/hernia#Overview
  2.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3.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89563-overview
  4. http://www.webmd.com/digestive-disorders/understanding-hernia-basics
  5.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6.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7. http://www.emedicinehealth.com/hernia/page3_em.htm
  8. http://www.surgjournal.com/article/S0039-6060%2806%2900300-X/abstract
  9.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1.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0960.htm
  2. http://www.medicinenet.com/hernia_overview/page2.htm
  3. Brandt ML.Pediatric hernias.Surg Clin North Am. 2008;88:27–43, vii–viii
  4. Buch KE, Tabrizian P, Divino CM.Management of hernias in pregnancy.J Am Coll Surg.2008;207(4):539–542.Epub 2008 Jun 24.
  5.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072668
  7.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8.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9.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10. https://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2935.htm
  11.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89563-overview
  12. Buch KE, Tabrizian P, Divino CM.Management of hernias in pregnancy.J Am Coll Surg.2008;207(4):539–542.Epub 2008 Jun 24.
  13. http://www.nhs.uk/conditions/hernia/Pages/Introduction.aspx
  14.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15.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16. Domino, F. (n.d.).The 5-minute clinical consult standard 2015 (23rd ed.).
  17.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hernia.html
  18.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89563-treatment

关于本wikiHow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14,049次。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