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PDF文件 下载PDF文件

当表皮层和下层皮肤组织分离,中间积聚体液便形成了水疱。水疱的形成通常是摩擦或者高温所致,某些皮肤问题或疾病也会引起水疱。当皮肤层间充满血清,受伤的皮肤看起来就像是充了水的气球。 [1] 要想皮肤康复得快,最好不要刺破水疱,挤出里面的液体,因为只有完整的皮肤才能够隔绝细菌,保护伤口不受感染。 [2] 遗憾的是有时不管你多么小心,水疱还是会爆裂。渗出的液体不仅会弄得皮肤脏兮兮,没了血清保护的伤口也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时,你需要格外小心才能防止皮肤受感染。还好在水疱破裂的初期,你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简单的步骤保护和观察伤口,确保它顺利愈合。

部分 1
部分 1 的 3:

处理破掉的水疱

下载PDF文件
  1. 彻底洗净双手 触摸水疱前,先用性质温和的香皂和温水洗干净双手。洗手的时间最好在15到20秒之间。
    • 洗手能够防止细菌传播,避免水疱受感染。
  2. 不要用力搓,以免蹭破皮肤。 [3]
    • 不要用酒精、碘酒、双氧水等涂抹皮肤,它们会刺痛裸露的皮肤。 [4]
  3. 尽量让水疱自然风干,或者用毛巾轻轻地按压水疱,吸走流出的液体。不要用毛巾擦拭水疱,这样做可能蹭破皮肤。 [5]
  4. 水疱顶端的皮肤最终会脱落,但是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这层皮肤能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尽量保持皮肤完整,把皮肤捋平,覆盖住下方的伤口。 [6] [7]
    • 如果水疱已经破了,或者皮肤下有污垢,你需要剪去破损的皮肤,防止水疱进一步撕裂,影响到健康皮肤。
    • 首先,将起水疱的部位洗干净。准备一把小剪刀,最好是修甲剪或者医疗剪,接着用外用酒精给剪刀消毒。把剪刀扔进沸水里煮20分钟,或者放在火焰上烧红再晾凉等方法,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8]
    • 小心地剪去死皮。剪的时候不要太靠近健康皮肤。宁可留一点死皮不剪,也好过给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 [9]
  5. 抗菌软膏可以防止感染,弄破水疱最危险的后果就是感染细菌。 [10]
    • 常见的非处方抗菌软膏和抗菌霜包括Neosporin和三联抗生素软膏,这两种软膏都含有新霉素、多粘霉素以及杆菌肽。 [11]
  6. 如果水疱很小,一般的创可贴就能搞定;如果水疱很大,你需要用不粘纱布覆盖伤口,然后用急救胶布固定纱布。 [12]
    • 注意,爆裂的水疱只能用不粘纱布和创可贴处理,普通纱布会和伤口发生粘连。
    • 亲水性人工皮创可贴能够加速伤口愈合。 [13] [14] 这种创可贴只会和水疱周围的皮肤贴合。 [15]
  7. 如果水疱已经破损,或水疱长在脚或其它敏感部位,建议你使用专为水疱设计的创可贴。
    • 市面上有很多专为水疱设计的创可贴,这些创可贴都带有加厚缓冲垫,能够保护敏感娇嫩的皮肤。
    • 你也可以在水疱上贴医疗用厚胶布。这种医疗用厚胶布质地像是毛毡,很柔软,背面有黏性。剪两块比水疱稍大的胶布。在其中一块胶布中间剪一个洞,洞的大小要和水疱基本相当。接着用这块胶布覆盖住水疱,让水疱刚好从开口处露出。第二块胶布直接贴在第一块胶布上即可。 [16]
    • 不要使用液体创可贴。这种产品更适合于切割或撕裂型伤口,用在水疱上可能进一步刺激伤口,引起感染。 [17]
    • 如果你对于选择哪种创可贴有疑问,可以咨询药剂师或医生,相信他们能为你提供明确的建议。
    广告
部分 2
部分 2 的 3:

持续的照料

下载PDF文件
  1. 你需要每天更换创可贴,或者一旦打湿或弄脏创可贴就换新的。每次撕下旧的创可贴时,要小心地洗净并弄干伤口,然后再次涂抹抗菌药膏。 [18]
    • 创可贴需要贴到皮肤完全愈合为止。
  2. 瘙痒是水疱愈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自然变干的水疱更容易发痒。这期间一定不能用手抓挠,否则会造成皮肤进一步破损。减轻瘙痒的方法之一是降低伤口皮肤温度,保持皮肤湿润。你可以把干净的布放进冰水里浸湿,然后贴在水疱上,或者直接将起水疱的部位泡在装着冷水的桶里。 [19]
    • 水疱部位一定要清洗干净后再次涂抹抗菌软膏,接着贴上创可贴。
    • 如果创可贴周围的皮肤发红、发肿或发痒,你可能是对创可贴的粘合剂或者创可贴本身过敏。试试换个牌子,或者用不含粘合剂的无菌纱布垫以及医用胶布保护伤口。你还可以把含1%氢化可的松的药膏涂抹在水疱周围有过敏反应的皮肤上,但是不要涂在水疱上。
  3. 伤口愈合后,水疱下方的皮肤不再敏感,这时你就可以放心地用干净无菌的剪刀将鼓起的皮肤剪掉了。 [20]
  4. 爆裂的水疱极容易感染,所以你要仔细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一旦伤口出现了感染迹象,或者几天后水疱还没有开始愈合,你需要上医院接受治疗。感染迹象包括:
    • 水疱周围的皮肤越来越疼。
    • 水疱周围出现红肿或发热的现象。
    • 水疱周围出现发散状红色纹路;这是血液中毒的迹象。
    • 水疱开始流脓。
    • 发烧
  5. 虽然大多数水疱不用很长时间就能自愈,但是有的水疱必须通过医疗手段才能治愈,而且一刻也不能耽误。当你身上的水疱和下面提到的情况相符时,需要立即看医生,以接受专业治疗: [21]
    • 水疱感染(见上面感染的迹象)
    • 产生剧烈的疼痛
    • 水疱反复复发
    • 水疱出现在不寻常的地方,比如口腔内或者眼皮上
    • 高温引起的水疱,比如晒伤或者烧烫伤
    • 过敏引起的水疱,比如蚊虫叮咬
    广告
部分 3
部分 3 的 3:

预防水疱产生

下载PDF文件
  1. 摩擦是水疱形成最主要的原因,脚上的水疱尤其如此。只要鞋子合脚,水疱产生的几率就会降低。 [22]
    • 鞋内后跟处与脚经常发生摩擦,所以你可以将医疗用厚胶布或者专门预防水疱的胶带贴在这个部位。 [23]
  2. [24] 速干袜对于预防水疱形成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皮肤湿润时,水疱更容易形成。 [25] [26]
    • 如果觉得厚袜子和着装不搭配,你还可以选择长筒袜或者连裤袜。
  3. 皮肤潮湿时更容易形成水疱。有一种防摩擦的凝胶贴,把它贴在皮肤容易起水疱的地方就能保持皮肤干燥,防止摩擦产生。
    • 试着在鞋子和袜子里撒些不含滑石粉的爽身粉或者爽足粉。有研究显示滑石粉可能致癌,所以要尽量避免。有的产品还含有防臭剂。 [27]
    • 足部喷雾剂也能防止汗液产生。 [28]
  4. 在劳作时,尤其是从事制作、园艺或者建筑等体力劳动时,戴上手套就能够防止手磨出水疱了。 [29]
    • 进行举重等运动时,戴手套也能防止手部起水疱。
  5. 严重的晒伤也会引发水疱。当在太阳下活动时,穿着和佩戴有防晒功能的衣服、帽子, 涂抹防晒霜 都能保护皮肤不被晒伤。 [30]
    • 水疱可能是二度晒伤的迹象。 [31] 这样的水疱需要10到21天才能愈合。 [32]
    广告
  1. http://www.nhs.uk/Conditions/Blisters/Pages/Treatment.aspx
  2.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druginfo/meds/a601098.html
  3. http://www.nhs.uk/Conditions/Blisters/Pages/Treatment.aspx
  4. http://www.nhs.uk/Conditions/Blisters/Pages/Treatment.aspx
  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555355
  6. http://woundcareadvisor.com/apple-bites_vol2_no3/
  7. http://www.sportsmd.com/foot-ankle-injuries/proper-care-management-blisters/
  8.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patientinstructions/000497.htm
  9. http://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tc/blisters-home-treatment
  10. http://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tc/blisters-home-treatment
  11. http://www.sportsmd.com/foot-ankle-injuries/proper-care-management-blisters/
  12. http://www.nhs.uk/Conditions/Blisters/Pages/Treatment.aspx
  13. http://www.betterhealth.vic.gov.au/bhcv2/bhcarticles.nsf/pages/Blisters
  14. http://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blisters/basics/art-20056691
  15. http://www.nhs.uk/Conditions/Blisters/Pages/Prevention.aspx
  16. http://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blisters/basics/art-20056691
  17. http://www.nhs.uk/Conditions/Blisters/Pages/Prevention.aspx
  18. http://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blisters/basics/art-20056691
  19. http://www.betterhealth.vic.gov.au/bhcv2/bhcarticles.nsf/pages/Blisters
  20. http://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blisters/basics/art-20056691
  21. http://www.betterhealth.vic.gov.au/bhcv2/bhcarticles.nsf/pages/Blisters
  22. https://www.aad.org/dermatology-a-to-z/for-kids/about-skin/skin-cancer/treating-sunburn
  23. http://hospitals.unm.edu/burn/classification.shtml

关于本wikiHow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30,896次。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