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PDF文件 下载PDF文件

新闻稿要求新鲜性、清晰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由于新闻的受众通常以快速浏览的方式阅读新闻,所以最重要的信息一定要首先呈现出来以吸引读者,之后才是对事件的详细描述。本文将指导你进行新闻稿的写作。

方法 1
方法 1 的 3:

构思和组织文章

下载PDF文件
  1. 新闻标题一般是短句,这一个短句需要最大程度地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标题需要吸引眼球,但是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用一些文不对题的题目。范例:
    • 足协悼念教练逝世多名运动员出席
    • 沿海遭遇强地震袭击数镇受灾
    • 习近平主席本周末考察上海自贸区
  2.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它应该包括文章中最具价值的新闻点。就算一个读者只读了文章的导语,他也应该可以获得这篇新闻中的主要信息。导语一般应该以第三人称来写,并且涵盖“作文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发生。看一下例子:
    • 据旧金山地区教学管事透露,本周当地共有三所小学因爆发禽流感停课。
    • 本周一,当地工作人员在国家自然公园园区内废弃木屋中发现一名失踪多日的少女。
  3. 文章的主干部分应包括背景、采访对象的观点看法和其他必要的事实,以便读者可以详细的了解事件始末。每一段应该有一个小的主题,每个自然段最好不要超过150字。
    • 最好以事件的重要性依次递减的写下来,第一段最为重要;而不要仅按照简单的时间顺序安排段落,写的像流水账一般。读者应该能够通过浏览文章的第一部分,就获得文章中主要的新闻信息。如果他们感兴趣,才会接着读完后面的内容。
    • 通过你的采访中受访者的陈述、相关的数据、史料来支撑你的每一个观点。
  4. 最后一段应该为全文做出总结,并且指导读者对本条新闻以外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方向的关注,为全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广告
方法 2
方法 2 的 3:

完善文字,润色语言

下载PDF文件
  1. 新闻记者一直以来都被要求以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当然,人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但是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不管是文章的主题还是用词,都是由你决定的——因此你必须尽可能的呈现真实而完整的故事,不应该用“片面真相”影响读者的判断。
    • 不要把个人偏见带入新闻稿。比如说,当你报道一场竞选时,你必须把自己从选民的角色中抽离出来,客观地对待各个竞选人。
    • 不要使用一些可能会影响读者观点的、具有主观性的词语。杜绝那些明显的陈词滥调和右翼观点。
    • 不要夸大事实。你是在报道事实,不是在写小说。
  2. 使用清晰明了的短句,不要用些容易引起歧义而又生涩的长句。新闻的目的是快速的传达信息,而不是取悦读者(当然文章写的太乏味也不对)。新闻的受众包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人,所以你的文章也需要能够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
    • 相比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让文章读起来更舒服,并更容易表达内容。比如,写成“加拿大女作家今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比“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被颁给了加拿大女作家”要好。
    • 指明采访对象的身份。他或她是取得巨大研究进展的科学家、政府官员或是一个杀人犯的母亲?明确受访者身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 避免用生僻词。用一些不常见的、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只会把读者弄糊涂。选择那些通俗易懂而精准的词语,而不要用那些过于专业或者文绉绉的词。
    广告
方法 3
方法 3 的 3:

事件调查

下载PDF文件
  1. 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写作主题,首先应该调查稿件所需的相关信息。将故事呈现给那些对背景知识并无了解的读者是你的首要任务。而你也一定希望以最深入的调查、最一手的信息一鸣惊人。
    • 采访和写作前阅读相关背景,你才能正确的撰写新闻。比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防止森林砍伐的新法令颁布的报道,你首先应该清楚之前的法律如何,为什么这条法令会被通过,哪些人推动了它的颁布,而谁又反对它颁布等等。
    • 如果你要报道一个事件,不论是参议院听证会、棒球比赛还是总统竞选,你首先应该现场参加它。在活动过程中记笔记以便之后能够回顾中间一些重要的经过。
  2. 第一目击者的话和专家意见是新闻的重要支柱,因此,你应该找出那些事件相关的人,对他们进行一些简短但有效的采访,他们的回答会很好的充实新闻内容。
    • 预约受访者。当面采访和电话采访都是可以的。
    • 利用采访来支撑你的内容。比如,如果你要对一场破坏村镇的飓风进行报道,需要知道有多少房屋受损,就应该去采访当地官员;而要对飓风来时的情形进行报道,就需要采访镇上的目击者。
    • 不要歪曲采访者的原意。那些接受你采访的人,其实是在为你的新闻提供帮助。如果你要发表他们的话,就应该保证文章中的引用不是断章取义,而是真实的传达了他们的意思。
  3. 作为新闻撰稿人,你应该为读者呈现准确的新闻信息。误报新闻可能看起来无伤大雅,但后果是很严重的!除了误导公众外,你作为记者的信誉也会被业内外怀疑(小编按:况且现在可能会被算作造谣传谣,那就悲剧了)。
    • 比照权威数据来源核对文中出现的数字和其他重要数据。当写一篇关于温度变化情况的报道时,给气象局打个电话,核对气温数据。
    • 若报道的信息来源只是传闻,务必从多个不同的途径确认这个传闻的可信性。
    • 校对文中出现的姓名和其他特有名词,保证书写正确,尤其要确保你的采访对象的名字没有写错。
    广告

关于本wikiHow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59,720次。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广告